图书馆
首页 | 新闻公告 | 书目检索 | 数字资源 | 读者服务 | 国开数图 | 远程访问 | 下载专区
图情资讯
书评|《诗词课:... 06/27
总书记对青年提出... 05/05
书评|《理想国.孤... 04/26
总书记的书单 04/24
国家开放大学三大... 04/24
国家开放大学启动2... 04/24
微视频:读书之美 04/23
读书之美|世界读... 04/23
友情链接 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公告>>图情资讯>>正文
图书馆的温度靠什么传递?
2017-05-10 10:33  

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的逐年加大,公共图书馆建设有了时不我待的质的提升。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,就是以自助借还机、自助办证机、自助查询机等为代表的图书馆新技术、新设备的广泛应用。特别是再加上互联网+”的推广,想必智能化已经成为读者服务创新的着眼点。

是啊,到那时,馆员坐在电脑前,连着数小时头不抬、手不停地给读者办借书还书业务的日子该是结束了。

至少,窗口上的馆员可以从繁重单调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,多好的一件事!读者也不用顾忌馆员的忙闲、瞅着他人的脸色,手指动动,该还的书还了,想借的书捧在自己手里。

即使在书架上没找到书单上的那几本书,点点自助查询机,起码书在哪儿心里有底。再不济点个预约借书,时间到了,书自然借得上。我的书证我做主、知识海洋任我游的自豪感,岂不瞬间就会溢满读者的身心?

再往远处畅想,随着图书馆基本业务外包的范围不断扩大,原有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势必会有所调整。那时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会变成什么样子?那时的读者服务会由谁来承担呢?

正想着呢,图书馆的智能化就有了佐证。据报载:“台湾超商可借书”不久前成为台湾文化圈最热的话题。台北市政府宣布与统一、全家和莱尔富三大超商即便利店)合作,民众只要持有台北市图书馆的借书证,上网登录借书后就可以通过物流将书送到超商。

无独有偶,杭州图书馆也推出“悦借”服务。市民只需手指一点,便可轻松完成网上借阅,图书馆会将图书送到读者手中……

咋样?“互联网+”的热潮还没掀到最高处,“智能化+”就来了。虽然上门送书取书要收费,但读者所付出的成本不比本人亲自到图书馆多(好多人到图书馆,会有交通费的支出),更何况至少时间是省下来了,也不用耗费已经绷紧了数日的本该需要调整的精气神。

于家长而言,双休日除了陪孩子去图书馆,还有好多事要做呢!如此省时省力,仅动动手指就把“坐拥书城”的梦想变成现实,何乐而不为?

然而,很长一段时间里,笔者是打心眼儿里抗拒所谓“图书馆+”的说法,也不赞成它借着“互联网+”“大数据”及“云××”等让图书馆的创新有着无限的可能。

技术终归是技术,它可以提高效能。但是,一种手段,其价值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是:人要有使用、利用的欲望。

回头看看,先是数字图书馆,再有掌上图书馆、图书馆微博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,再有图书馆自助设备的广泛应用,似乎让人感觉到图书馆离人越来越近,但使用利用的人又有多少呢?线上功能具备了,馆员与读者间的互动又有多少呢?即使能通过借阅平台借书还书,又何尝不是一种机械性行为?

甚至在送书上门、上门取书的服务环节,与读者打交道的也是物流公司的快递员。仔细掂量掂量,少了与馆员的面对面,读者何尝不是与冰冷的器物打交道?看似方便了,也许会用得得心应手,但我却以为,读者本该是通过技术设备的使用利用,能够更深入触摸到带着图书馆温度的读者服务的。

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在她的《图书馆学导论》的前言里,批评了国内图书馆喜欢制造“肥皂泡”的现象,学术非学术,只有语言的狂欢,没有深刻的内涵。是的,真传几句话,假传万言书。

绝不能以为借助“图书馆+”“智慧图书馆”,把图书馆办到了民众身边,民众借阅图书方便了,就能通过阅读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。

阅读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,但是,“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回事,我们身边有知识的人很多,而有文化底蕴的人却少得可怜,而能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文化,让别人也能成为文化人,这样的人就更难得了”(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如是说)。

将知识转化为文化,靠的是人的思辨过程。思辨必须以人的逻辑推断为基础,而思辨过程极有可能会枯燥乏味,这也是有些人放弃阅读的一个原因。思辨所需的逻辑推断,除了个人的直接经验外,又是以图书报刊等为载体的前人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为依据。

图书馆是公认的图书报刊收集保存最丰富的场所,也是人的思辨能力养成的最佳场所。

“互联网+”也好,“智慧图书馆”也罢,都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读者服务功能的优化,它替代不了图书馆自身具备的在培养人的思辨能力上的功能。

惟有思辨,方可使人通过阅读,将知识转化为文化。有思辨的阅读行为越多,人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越深厚。

 以阅读推广人为代表的那些“让别人也能成为文化人”的人,其实都是有着极其丰富的思辨阅读经验的读书人。够绕口的吧,“这就是来图书馆的作用: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带给你最坚定的思想”,这是对人的教育、对图书馆利用有着深切感悟的浦东图书馆馆长张伟先生说的话。我以为,这是对图书馆温度最精练的总结。

按理说,图书馆温度的传递,是由馆员按读者需求及操作步骤对读者实施服务来完成的。但是考量其过程,就必须意识到,只有把读者服务看作是活的不断生长的有机体,才会让人们感受到图书馆的温度。

所谓有机体,是要保证读者服务的每一个具体环节,哪怕是微乎其微的。要能够让读者透过个人体验意识到:在图书馆里,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尊重,情感得到了释放,感悟得到了赏识。个中细节描述,此间不再赘述。重点要说的是,图书馆温度的传递,是需要读者呼应和再传递的。

这既体现了读者对馆员职业的尊重,也表达了读者对馆员努力付出的尊重。而这个再传递,应是面向图书馆和新读者的。正是通过图书馆温度的传递,使得读者能够触摸到鲜活的读者服务。读者与馆员间透过有温度的互动,才会感知,才会交融,才会彼此共鸣,相携同行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:人们到大英博物馆参观,用的是讲解器。参观结束时,讲解器会自动显示观众已参观的文物,并可将详细介绍发至个人邮箱。若举一反三,馆员在为线上读者配送图书时,若能将读者所选图书的书评、作者介绍等相关阅读资料发送到读者个人邮箱里,又是一个怎样的效果呢?这里边的道道儿,谁都懂。

关闭窗口
设为首页   加入收藏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

版权所有 福建开放大学图书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