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馆
首页 | 新闻公告 | 书目检索 | 数字资源 | 读者服务 | 国开数图 | 远程访问 | 下载专区
图情资讯
书评|《诗词课:... 06/27
总书记对青年提出... 05/05
书评|《理想国.孤... 04/26
总书记的书单 04/24
国家开放大学三大... 04/24
国家开放大学启动2... 04/24
微视频:读书之美 04/23
读书之美|世界读... 04/23
友情链接 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公告>>图情资讯>>正文
书评|《理想国.孤独六讲 》
2023-04-26 10:13  

孤独真的不好吗?之所以不喜欢孤独,是因为你不了解孤独,所以排斥、甚至害怕孤独。赫胥黎说:越伟大、越有独创精神的人,越喜欢孤独。歌德说:灵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,才会涌现出来。那么,什么是孤独?如何面对孤独?孤独将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?

今天为大家分享的《孤独六讲》这本书,就给出了答案:不要害怕孤独,那是生命圆满的开始。作者蒋勋,是台湾知名的画家和作家。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留学法国。在美学和艺术领域,造诣颇深,被誉为“美的布道者”,深得各界人士的喜爱。席慕蓉说:蒋勋是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。严格意义上讲,《孤独六讲》是讲述六种孤独美的书。书中要告诉我们:一是孤独是生命的真像,与自己相处就是与人相处;二是与孤独达成和解,实现生命的圆融;三是把握孤独期,让自己更优秀。下文将分别加以解读:

一、孤独是生命的真相,与自己相处就是与人相处

书中提到的那个经典的神话故事: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过于强大,就把每个完整的人劈开成两半,使他们不完整,不能合力来对抗神。这些被劈开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,但由于被劈开的人着实太多,想真正找到自己的另一半,几乎不可能。从深一层去理解这个故事,它要告知我们的就是:孤独是与生俱来的,并不可怕。作者认为,孤独没有什么不好。孤独变得不好的原因之一,是人们害怕两种情况下的孤独。一种是情欲孤独。青春期是少男少女情欲最澎湃的阶段,但这又是很私密的一件事,无法向父母和伙伴提及,只能一个人面对,这就是情欲的孤独。青春期的情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也是生命成长中必须经历的。正如歌德所说:青年男子谁不钟情?妙龄少女谁不怀春?这本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的事情,但一旦视作洪水猛兽,就有了伤痛。又比如,十三岁的宝玉梦游了“太虚幻境”后,有了第一次的生理体验,这使得他了解了自己身体生长的奥秘,并没有因此而堕落。只有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客观存在和变化,才能从情欲中出走,完成与自己相处的孤独。情欲的孤独,就是情欲的转换,是青春期非常重要和精彩的一个过程。轻易解决生理上的冲动,不是转换。一本好的书,一项有益的兴趣爱好,都有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转换。甚至,由于这一次的转换,有人会沉浸于一个新的领域,创造出耀眼的成绩。

另一种是伦理孤独。在谈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说说哪吒。魔童哪吒始终对抗父亲的权威不服管教,但又觉得在哪里亏欠父母。后来,他想明白自己之所以亏欠,是因为身体骨肉受之父母,所以他割肉还母,去骨还父,以此挣脱绑缚。作者指出:伦理不总是那么美好。伦理缺憾的部分,和在伦理中孤独的那个人,我们怎么看。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被放进一个适当的位置,或者说是被归了类。这种归类是在道德预设范围之内,就合乎伦理,一旦破坏了这个归类,那就是“乱伦”。然而血缘会是我们巨大的负担和束缚,所以,哪怕我们感到了伦理有缺憾,但也害怕去破坏。 哪吒破坏的就是父子伦,也就是亲子之间的伦理。他做出上述举动,突破了“百善孝为先”的道德范围,是一个孤独的出走者。

从群体、类别、规范里走出去,那么,这个出走者很可能就是重新调整、转换伦理的那个人。 今天,人类仍然面对一个巨大伦理重新调整的时代。对于个体来说,就是活出自己。当我们能正视这两种孤独后,那么就能理解孤独是生命的真相。若能友好地与自己相处,也就能与人相处。

二、与孤独达成和解,实现生命的圆融

作者认为: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。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,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。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启示我们怎样才是与孤独达成和解。

第一,活出特立独行的孤独感。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:你在说,但没有人在听。 作者提出:准确的语言本身是一种吊诡。意为越来越程式化、套路话的语言,丧失了应有的弹性,失去了交流的意义。如果有人打破了语言的固有模式,就会被嘲讽不说人话;如果这人坚持,就被看作另类,好听一点的叫特立独行。“竹林七贤”之一嵇康,他的言行,在当时看来,就是不合时宜的另类。他后来获死罪的原因是:对上不臣服皇帝,对下不谄媚王侯,轻慢傲世,伤风败俗。坦率地说,嵇康死于不会说阿谀逢迎的套话。用今天的立场来看,就是判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死刑。

一千年前的嵇康,颠覆了程式化的语言,他是孤独的。今天,这种孤独就不存在了吗?不一定。如果在,你会坚持这种孤独、活出自己的特立独行吗?

第二,颠覆内在的不安感,革自己的命。如果你在群体中感到孤独,先不要急着否定群体和别人,先向内自省,明白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是什么。有时候,我们为了某种关系的维系,会努力去经营和适应。久而久之或身心疲惫,或深恶痛绝。这都不是良好的相处模式。真正的改革者,或称革命者都是对自己的革命,他们所要颠覆的不是外在的体制,也不是所谓的阶层。“革命”是他们一生追求的梦想,是想自己变得更完美。所以,他们从固有的体制、群体中出走,去到另一个向往的世界,哪怕结果是失败。

革命志士秋瑾,从世代为官、又书香门第的家庭出走,为的是解放东方女性受压抑、为弱者的命运,因此,她的革命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革命。作者赞道:革命者都是诗人,他们用生命写诗。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文字语言的美好,更是生命华贵的形式。

第三,暴力不是一种生活方式,只是一种生存的力量。如果你读过贾平凹的《怀念狼》,一定对那匹走向旷野的狼印象深刻,那是一匹孤独的狼。作者认为:那是人类最后的高贵品质。不被豢养,不被驯服,真正拥有自我的征服力量,这就是生存的力量。

暴力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发生,而是会伪装成另一种情感形式,所以,暴力呈现的是人性复杂的思考。很多人潜意识里,都有满足暴力的欲望,但有序的社会里,暴力有合法与非法之分。为了满足一部分的暴力欲望,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,如电影、绘画、小说等,完成“暴力孤独”的转换。美和艺术帮助人们走出暴力欲望,引导对人性“恶”与“善”的思辨。正确认识到暴力不是生存方式,而是一种生存力量,你就完成了暴力孤独美的转换,那就是力的美。

以上这三方面就是书中给出的与孤独和解的方法,一旦实现,生命开始圆融。

三、把握孤独期,让自己更优秀

在我们身边,于孤独深处响惊雷的故事不胜枚举。从这些成为传奇的人物那,我们可以学到什么?

首先,真正理解孤独的美学形态。即本文开头就涉及到的问题:什么是孤独?孤独是好还是不好?你可以孤独吗?

汉语里“孤独”和“孤单”是不同意义的两个词。“孤单”强调的是形单影只的表象,指空间上的一人;“孤独”是感觉无法依靠和寄托,强调内心的感受,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独处。认识了孤独,我们才能说:孤独没有不好,你可以面对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森说: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,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。

其次,孤独中的沉思,让你更优秀。还记得《夏目友人帐》中的一句台词吗: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属于孤独的。在这段孤独的时光里,最适合做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成长。

在孤独中沉思,这话没错,但习惯下结论的社会,一般不会有思维的快乐。因为按照黑格尔提出的“正反合”理论,只有双方提出正反两极的看法,才能通过思辨,两极向中间靠,最后相合。然而,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是非题和选择题,不需要思辨就下了结论。仿佛印证了那句揶揄话:“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”

一个在不思考的社会里的思考者,他的心灵是孤独的。这个孤独的思辨者,要有能力承担孤独。能不能坚持自己的思维性,这是个考验。思维孤独的所指,即为所有哲学的思考者,都是孤独的。作者认为:孤独是一种沉淀,也是思考的开始,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,是清明。

再者,孤独期是最好的增值期。那个众所周知的“禅宗公案”正说明了这点。五祖弘忍找接班人时,一个在厨房里做伙夫的和尚写了一首偈:“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弘忍认为,这才是真正参透了禅宗的要意,于是就把衣钵传给了他。这位小和尚就是后来创立了南宗的六祖慧能。

想必慧能在当火头军时,并不只是思考每天如何做出可口的饭菜。在这段卑微又孤独的日子里,他一定不曾放弃对佛理的钻研,使自己增值,迎来人生的巅峰。

可见,孤独真不是一件坏事。一位哲人说: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完全孤独的,你就把这种孤独,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。

当别的同学忙着谈恋爱、忙着翘课时,你可以是教室里那个孤独的学习者;当别人空闲时间刷抖音、打游戏时,你也可以是图书馆里孤独的阅读者,成为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那个传说。

既然人生注定要面对各种孤独,那就把孤独转化成一种沉寂的力量,去开疆辟土,赢得荣耀,成就优秀的你。

总而言之,《孤独六讲》这本书,主要讲述认识孤独和活出孤独的道理。教会我们勇敢面对孤独的方法,用孤独把自己变得更优秀,让生命更圆满。

汪国真说:“太阳是孤独的,月亮是孤独的,星星却难以数计。”把握孤独的时光,静下心来,提升自己,充实自己。让孤独的时光,成为最好的增值期。做有意义的事,让自己的生命充盈;做喜欢的事,让自己的生活精彩。在孤独中超越,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关闭窗口
设为首页   加入收藏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

版权所有 福建开放大学图书馆